何謂靜脈曲張?

何謂靜脈曲張?

靜脈曲張(varicose veins)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,最常發生於下肢,可以看到青青紫紫、彎彎曲曲的血管,出現在表皮附近或突出於表皮,此為「腿部靜脈功能不全」 的臨床表現,俗稱為「浮腳筋」。

發生的原因常因為長期久站或因懷孕、肥胖、遺傳等因素,使得腿部靜脈血液無法順利送往心臟,血管壓力的增加使得腿部靜脈瓣膜承受更大的破壞,造成血液淤積於腿部靜脈,而以擴張、鼓脹、彎曲或突出的靜脈血管表現。靜脈曲張因侵犯到腿部靜脈的部位及嚴重程度不同,在外觀上可以藍紫色毛細血管擴張 (telangiectasia)、藍綠色明顯的網狀靜脈 (reticular vein) 或鼓脹彎曲突起的「靜脈瘤」類型表現。

靜脈曲張

根據統計,台灣約有25~40%女性、15~20%的男性患有靜脈曲張的現象。年齡大於40歲的人口中,則大約50%的人有某種程度的靜脈曲張或是微血管擴張。老師、外科醫師、護士、髮型師、專櫃小姐、廚師、服務業等「需長時間站立工作」的從業人員皆是高危險群。

靜脈曲張
靜脈曲張

靜脈曲張好發於下肢,通常病人的靜脈變得扭曲且顯而易見,顏色變為深藍或紫色。

症狀包括了疼痛、腫脹、沈重感、皮膚上可能有潰瘍及夜間有腳抽筋的現象,鼓脹的靜脈一旦受傷,會有嚴重流血的現象。由於靜脈瓣膜的功能無法恢復,靜脈曲張的症狀通常會逐漸加重,無法自行改善。(唯有懷孕期間出現的靜脈曲張,有可能在生產後幾個月內改善或消失。)


日積月累、逐漸加重的靜脈曲張,最後會造成小腿部位的皮膚潰瘍

我們身體靠著「動脈」將血液由心臟輸送至四肢,而「靜脈」則引導血流回心臟。健康的腿部靜脈,每隔10~20公分便會有個瓣膜,用來控制血液「單方向」流回心臟,防止血液因受「地心引力」作用逆流回腳。另外,腿部的肌肉在運動時,也會對腿部的靜脈系統產生「幫浦作用」,將靜脈血液推擠回到心臟,所以腿部的肌肉也有『人體第二心臟』之稱。


腳踝內側的毛細血管擴張(telangiectasia),患者通常合併有腿部大隱靜脈的逆流現象。

假如靜脈長期承受血液的高壓,如久站、久坐的工作,或靜脈瓣膜功能不良、靜脈壁退化,會導致慢性腿部靜脈回流功能不良,血液即不能有效的回流至心臟。因此,靜脈會鬱積血液而變得膨脹,即為「靜脈曲張」。有些靜脈曲張是位於較深層,較粗大的靜脈。有些則位於皮膚表面,呈現微小的紅色、藍色或紫色的線條;因形狀像蜘蛛絲狀結構,我們特別稱之為「蜘蛛絲狀靜脈曲張」(spider veins) 或「毛細血管擴張」(telangiectasia)。

靜脈曲張

小靜脈擴張 (Venulectasia)
通常為暗紅色

靜脈曲張

大隱靜脈靜脈曲張

靜脈曲張

大腿外側靜脈曲張

靜脈曲張

蜘蛛絲狀靜脈曲張

靜脈曲張

位於膝蓋後側方的膝踝部位,是靜脈曲張的好發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