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腿發癢的真相:乾燥?還是靜脈性皮膚炎?

「雙腿發癢的真相:乾燥?還是靜脈性皮膚炎?」
許多人腿部乾癢或脫屑時,第一直覺是「皮膚乾燥」,會隨手塗抹乳液或藥膏。但如果症狀長期出現,尤其集中在小腿或腳踝,這很可能不是普通乾燥,而是靜脈曲張引起的靜脈性皮膚炎(鬱血性皮膚炎))。靜脈曲張患者常因下肢血液循環不佳,導致皮膚慢性乾燥、癢感及變色。
門診來了一位王阿姨(48 歲)長期久站工作,近半年來小腿反覆出現乾癢、脫屑。她以為只是皮膚敏感,不斷更換乳液卻無改善。經醫師檢查發現,她的靜脈曲張已進展至第四期,導致下肢出現慢性皮膚炎。透過靜脈曲張微創治療與生活習慣調整後,腿部搔癢明顯減輕,皮膚改善,提醒患者腿部癢感不容忽視,應及早就醫。
「靜脈曲張如何引發靜脈性皮膚炎」
靜脈曲張的根本原因是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,使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心臟,下肢血液滯留增加靜脈壓力。長期血液滯留會使皮膚組織受損,造成乾癢、紅腫、皮屑脫落,甚至潰瘍。
這種因血液鬱積導致的慢性皮膚病變就是靜脈性皮膚炎(鬱血性皮膚炎),通常與下肢靜脈曲張密切相關,屬於靜脈曲張第四期的典型表現。
 
靜脈性皮膚炎的三大特徵
1.皮膚乾燥、搔癢與脫屑
由於下肢血液循環不佳,代謝廢物滯留皮膚組織,造成乾燥、脫屑和反覆搔癢。許多患者會誤以為是過敏或異位性皮膚炎,搔抓後皮膚紅腫,卻忽略了靜脈曲張與腿部循環不良才是根本原因。
2.好發於小腿與腳踝
靜脈性皮膚炎通常從小腿末端先出現症狀,因下肢末端靜脈壓力最高。病情惡化時,症狀可逐步向上延伸至小腿肚,造成下肢持續不適。
3.點狀或局部變色
不同於一般過敏造成的大面積紅腫,靜脈性皮膚炎多沿血管走向或鬱血位置呈現點狀或區域性色素沉著,可能伴隨慢性搔癢與皮膚增厚。腿部變色、局部色素沉著是靜脈曲張患者需注意的警訊。
 
「治療與改善建議」
靜脈曲張是靜脈性皮膚炎的根本原因,只有治療靜脈曲張,才能真正改善下肢血液循環與皮膚症狀。若皮膚已經出現色素沉著,通常難以完全恢復原膚色,因此及早就醫治療非常重要。
王女士的案例也提醒我們,單靠乳液或表面藥膏無法根治問題,必須透過靜脈曲張治療並搭配日常保養,才能改善腿部健康。
 
「日常保養重點」
除了專業治療,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維持效果也非常重要:
• 每日擦乳液,保持皮膚濕潤
• 穿醫療級彈性襪,促進下肢靜脈回流
• 避免過度搔抓,防止皮膚破損或感染
• 補充水分,促進血液循環
• 控制體重,減輕下肢壓力
• 避免穿緊身衣物或高跟鞋
• 避免久站久坐,定時活動腿部
• 洗澡或泡腳注意水溫,避免過熱
 
結論:
腿部乾癢、脫屑或局部變色可能是靜脈曲張引起的靜脈性皮膚炎,若有相關的症狀建議及早就醫、接受專業治療,術後日常保養亦極為關鍵;透過正確保養,不僅有助於改善皮膚色素沉著,也能維持下肢健康與良好的生活品質。
 
#靜脈曲張 #靜脈性皮膚炎 #鬱血性皮膚炎 #腿部搔癢 #腳踝腫脹 #下肢保養 #醫療建議 #腿部健康 #福康診所
 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