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> 靜脈曲張分級及症狀

靜脈曲張分級及症狀

  • 靜脈曲張分級及症狀
商品圖像
  • 商品資訊

    ► 靜脈曲張的分級?靜脈曲張症狀有哪些?

     

    靜脈曲張不僅僅是在外觀上會造成困擾,日積月累的下肢靜脈壓力也可能在腿部形成皮膚變色變硬(皮脂硬化)、靜脈血栓,或靜脈性潰瘍等傷害,不可輕忽。

     

    靜脈曲張症狀分期

    等級

    症狀

    第1期

    蜘蛛絲狀、網狀的微血管擴張

    第2期

    蚯蚓狀靜脈曲張,變形的血管浮凸於表面

    第3期

    靜脈曲張合併水腫

    第4期

    合併皮膚病變,如:濕疹、色素沉澱、皮膚脂肪硬化症

    第5期

    反覆發生、能癒合的靜脈潰瘍傷口

    第6期

    開放性的、不能癒合的靜脈潰瘍傷口

     

    ►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靜脈曲張?

     

    1.小腿酸麻、腫痛,皮膚容易有搔癢症狀

    2.小腿或腳踝附近有水腫現象

    3.半夜腿部有抽筋現象

    4.雙腿無法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

    5.腿部異常容易感到疲倦或沉重感,且症狀不易消失

    6.覺得腿不聽使喚

    7.皮膚搔癢,進而可能因抓破皮而大量流血

    8.皮下出血、瘀青,且經常復發

    9.皮膚濕疹、皮膚炎

    10.由於反覆皮下出血、瘀青,因而色素沉積,造成小腿或腳踝附近皮膚變色、變硬,形成所謂「鬱血性皮膚炎」(stasis dermatitis)或「皮脂硬化症」(lipodermatosclerosis)。

    11.血栓靜脈炎、蜂窩組織炎,且經常復發

    12.皮膚潰瘍,且經常復發

     

    ► 靜脈曲張的形成原因

     

    目前已知與靜脈曲張的生成有相關性的因素包括:

     

    1.遺傳:

    父母或家族成員若有靜脈曲張情形,子女也會有較高的機會產生靜脈曲張。

     

    2.年齡:

    年齡的增加會使靜脈血管內幫助血液循環的瓣膜逐漸磨損,最終可能使瓣膜失去功能,細小的靜脈曲張常出現在18到35歲之間,而在50歲到60歲之間發生的機會最高。

     

    3.性別:

    女性的發生率約是男性的4倍,可能是因為黃體激素(一種女性荷爾蒙)的影響。

     

    4.懷孕:

    懷孕是產生靜脈曲張常見的原因,除了懷孕時荷爾蒙的作用降低靜脈血管的彈性,懷孕時全身血量的增加也容易造成血管的鼓脹,甚至影響靜脈內瓣膜的功能,在懷孕末期時,腹中的胎兒也有可能會壓迫到靜脈,影響血液的回流,懷孕期間出現的靜脈曲張,有可能在生產後幾個月內改善或消失。

     

    5.生活型態/職業:

    過於肥胖、經常久坐或經常整天都需要站立工作的人,較容易得到靜脈曲張,因腹腔內及腿部壓力上升,造成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更加困難,腿部靜脈壓力的增加會逐漸使得靜脈內的瓣膜功能失常,最終造成靜脈血液向腿部遠端「逆流」、導致下肢靜脈長期處在「高壓狀態」而造成表淺靜脈的鼓脹,常做重量訓練或搬運重物也會造成鼠蹊部和骨盆腔受力過大。

     

    其他和靜脈曲張的生成有關的因素包括:

    1.經常久坐或久站

    2.經常翹二郎腿的習慣

    3.長期便秘的習慣

    4.荷爾蒙作用:服用避孕藥或女性荷爾蒙,以及懷孕期間和月經週期

    5.經常穿著高跟鞋

    6.過度肥胖

    7.懷孕次數

    8.吸煙

    9.經常在高溫處工作

     

    ► 靜脈曲張的可能併發症

     

    靜脈曲張是靜脈血管發生病變的結果,無法自行改善,長期的靜脈曲張除了造成下肢皮膚的酸、麻、腫、痛以外,嚴重可能會導致小腿或腳踝內側附近的靜脈性潰瘍,甚至可能引起血栓之嚴重併發症,產生包括血栓靜脈炎(thrombophlibitis)、深部靜脈栓塞(deep vein thrombosis)、肺栓塞(pulmonary embolism)或甚至是腦中風等可能會危及生命的嚴重併發症。

     

    參考文獻:黃瑩瑀、張豫立、周月卿、鄭淑妃:下肢靜脈曲張之治療。

     

    醫院藥學2010;27:77-82.

     

    ► 靜脈曲張的預防

     

    目前已知與靜脈曲張的生成有相關性的因素包括:

     

    由於靜脈曲張的成因仍然眾說紛紜,如何預防腿部靜脈曲張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,然而,仍然有許多小「撇步」可以幫助我們預防腿部靜脈曲張:

     

    1.抬高雙腿:

    找時間將雙腿抬高超過心臟的高度,或在睡覺時用枕頭墊高下肢,皆可促進腿部靜脈血液回流。

     

    2.規律的運動習慣:

    健走、爬樓梯、騎單車、游泳等皆可以運動到腿部的肌肉,減少靜脈血液的積蓄,並降低靜脈的壓力,可促進下肢靜脈血流的改善,對於已有輕微靜脈曲張的人,穿著彈性襪健走效果更佳。

     

    3.避免緊身的衣物:

    避免會束緊你腰部、腿部或鼠蹊部的衣物,例如有鬆緊帶的襪子就會妨礙腿部靜脈的回流。

     

    4.經常活動你的腿:

    將腳踝關節屈曲(腳板抬高)可以將血液由腿部推擠回到心臟,當需要久坐或久站時,每十分鐘屈曲足踝關節十次,並儘量避免整天都久坐或久站。

     

    5.穿著彈性襪:

    醫療彈性襪是用分段加壓的方式(越遠端壓力越高)將靜脈血液推擠回到心臟,可降低腿部的靜脈壓力及血液滯留,並可降低深層靜脈產生血塊的機會。請於每日起床前即穿上彈性襪,並於穿襪前抬高雙腿15分鐘,並做5分鐘反覆抬腿伸腿運動,因腿部腫脹問題,通常只要下床站立幾分鐘後即發生。此外,在長途的飛行或開車時,都應該考慮穿著。

     

    6.保持理想體重:

    可減輕腿部的負擔,在飲食上,「低鹽」、「高纖」的食物有助於避免體液的滯留及便秘的情形。

     

    7.避免過熱的環境:

    由於「熱脹冷縮」的原理,泡湯或洗熱水澡會使靜脈曲張加劇,並增加腿部的血液滯留。

     

    ►醫療彈性襪的分級

     

    醫療彈性襪的分級(依腳踝壓力値(mmHg)可分成四級)

     

    壓迫等級 壓力(mmHg)  適應症
    1 10-20 預防型,輕度靜脈功能不良
    2 20-30 靜脈曲張,深部靜脈栓塞
    3 30-40 嚴重靜脈曲張,深部靜脈栓塞/靜脈性潰瘍
    4 40-50 靜脈性潰瘍

     

    臨床上建議只要有「蜘蛛絲狀靜脈曲張」或「網狀型靜脈曲張」的患者,就必須穿著280丹以上的醫療彈性襪,也就是國際醫療彈性襪分級的Class2以上,大約可在腳踝上達到「20-30mmHg」以上的壓力,強迫血液不要在下肢滯留,以免造成靜脈血管壁的擴張,最後造成瓣膜關閉不全。

  • 商品Q&A

    • 提問者稱呼
    • 手機
    • 留言內容
    • 驗證碼
TOP